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大家关注 > 正文
    购物车
    0

    致返乡青年|温铁军:“生态文明转型与当代乡建”

    信息发布者:yinhua
    2017-06-02 23:18:29    来源:梁漱溟乡建中心   转载


    本文是温铁军教授于2017年4月24日在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顺义基地“返乡有种”百人先锋论坛上的发言录音整理文稿,已由温铁军教授本人审定,感谢温老师授权“梁漱溟乡建中心”公众号发布,感谢帮忙整理录音的杨洲,感谢帮忙校对文稿的吕程平博士!


    ——编者按



    温铁军老师.jpg

    温老师在现场



    时间:2017年4月24日上午

    地点:北京顺义区龙湾屯镇大北坞村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培训基地

    录音整理内容如下:

         

          今天早晨刷微信,看到有一个在“普华永道”工作的年轻人发过来一组他在一个国际会议上做的记录,这个国际会议上发言的都是大企业。他们在干吗?他们在讲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注意!这个世界正在起变化!

           我们长期在做的是乡土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在做乡村文明的复兴,我们在做生态农业、环保农村;我们在鼓励市民下乡,农民进城……然而,过去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可以在今天社会主流的话语中被归类为可持续发展,包容性增长。现在,随着全球危机的影响,世界上那些大的跨国公司,占据世界主流地位的这些大型企业,他们也在纷纷转向。例如,刚才有两位年轻人谈到他们在做社会企业,对不起,社会企业这种概念已经被跨国公司拿去了!这是一种社会进步。21世纪,如果做企业的人还像20世纪或19世纪那样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甚至18世纪殖民化的弱肉强食,那就OUT了!过时了!连跨国公司的这些大鳄们都在讲企业的社会责任,进一步把企业从过去一般经济类企业升级为社会企业。过去只讲企业应该尽社会责任。现在开始讲,我们要做社会企业。什么是社会企业?在他们现在所排列出来的各种社会企业标准中,第一条就是追求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才能可持续发展。

    我记得前几年,白亚丽她们说,我们所提倡所创新的这些概念为什么这么容易地被别人拿走了,我们也没有申报知识产权。那是因为进入21世纪后世界变了。如果人类还是沿着20世纪工业文明形成的那些经验和过程继续复制,沿着老路走,就会危机频频走不下去。所有我们这十来年搞乡建比较早地创新提出的这些观念,所开展的社会经济实践,在当年磕磕绊绊,非常困难。可现在呢,企业在变,政府在变,社会在变,各个方面都在变。于是,如果我们现在还是“今天的你我重复昨天的故事”,恐怕我们就落后了。所以,今天有机会跟大家交流,怎么说呢?先告诉大家的第一句话,就叫作“这个世界正在起变化”。


         一、中国为什么进行供给侧改革?


          21世纪人类不能再重复上个世纪的经验。我们以前所做的一切,尽管超前,尽管创新,但是迅速地就被人家接轨了。那你还能怎么创新?还怎么往前走?这就是现在我们面临的挑战。刚才你们上课的时候,我在旁边那个房间里头跟朱老师聊天,一说就说到今天这个讲题——全球化。这是个什么概念?我们的主流舆论与各界都认为,中国得了全球化的好处,甚至是跟西方一致认为我们搭了全球化的便车,所以才有高增长。真的是这样吗?我把给朱老师做的解释再向大家说一遍,朱老师听两遍就能拿着这套解释再给别人说去。因为客观情况本来很简单,根本不用那么多复杂的说法。1.jpg

           不妨从苏联解体说起。苏联解体之前,大家可能知道有星球大战,那是真的。苏联解体后,在太空中留下一个联盟号宇宙空间站。美国人没搞成,于是乎美国人要联合其它的国际航天机构一起去上这个联盟号,直到它坠落。那东西干嘛的呢?本来是太空作战的载体。不妨从苏联解体说起。苏联解体之前,大家可能知道有星球大战,那是真的。苏联解体后,在太空中留下一个联盟号宇宙空间站。美国人没搞成,于是乎美国人要联合其它的国际航天机构一起去上这个联盟号,直到它坠落。那东西干嘛的呢?本来是太空作战的载体。

           星球大战计划本来是美苏两霸在地球上靠核武器形成的恐怖平衡不能打破的条件下的产物。注意啊!美苏那么多核武器,都能把对方摧毁,连带把地球摧毁多少遍。苏联拥有的核武器甚至是美国的两倍。这两国如果使用核武器,这个地球早就毁多少遍了。所以叫作“恐怖平衡”。谁都不能使用核武器,因为都能摧毁对方。所以,别以为我们今天活得容易。中国有五次遭遇到核威胁,先后是美国与苏联,当美国人要打中国的时候,苏联说不行,你动他就意味着要打核大战。于是美国人收手啦!当苏联人要打我们的时候,美国人说不行,动核武器意味着核大战。这就叫“恐怖平衡”。如果谁动用核武器把周边的一个国家收拾了,意味着你占了核武器的便宜。那我也得使。只要双方一开始使核弹,世界就毁了!这就是原苏联没有解体之前的冷战时期美苏双寡头控制世界的恐怖平衡。

           星球大战是什么?星球大战意味着在地球上控制不了对方,咱上天上去,在太空中能直接控制对方的核基地,能够一次性地让你丧失核打击能力。因此,双方进入太空军事竞赛。这东西,我问大家,谁投资?当然是官方、政府,如果大规模向这个领域投资,当然就意味着民生领域、一般的轻工业投资就会大幅度减少。苏联一段时期内表现得缺吃少穿。原因是投资投到了太空大战。最后解体只剩下一个联盟号宇宙空间站。美国人在这个阶段也同样投入大量经费,用于高技术研发。于是,电脑指挥系统,IT传输系统,都是这时候投资形成的。

           苏联1991年解体了。大量的投资已经投下去了,就成了“沉没成本”。因为大量投资要集中财力、集中物质资源,所以它不搞货币经济,维持的是实物交换。可当苏东解体,这些没有货币化的经济体系,被西方八十年代金融化增发货币流进来,把苏东的实物资产货币化,差不多洗劫了一遍。这就导致了西方在九十年代的高增长。

          人们都以为这是西方的市场经济制度优势,归功于自由主义体制等等。其实,不外乎是“马无夜草不肥,人无外财不富”。西方得了一笔外财,经济就大幅度增长。顺势离苏东体系最近的欧洲国家,得到了巨额的制度收益形成了欧盟。美国作为星球大战的一方和苏联一样要增加投入,那是对立双方都投入。美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形成了IT业的基础。这些投资也已经沉没在哪儿了,收不回来了。

           所以,才有大家今天都被灌了心灵鸡汤的那个故事——比尔盖茨为什么成为世界首富,是因为他敢于创业,大学不毕业,退学了,去创业去了,于是乎,变成世界首富。这是你们都知道的故事。对吧?都信了,对吧?很容易让大家信。但真实的背景是什么?就是因为军事需求官方大规模做电脑研发投入,IT建设投入,这些成本已经沉没了。如果谁去民用化、商业化地开发出来,谁就赚了一个巨大的机会收益。因为前期成本已被垫付了,这才叫“搭便车”。       这一搭便车产生了巨大的机会受益。于是出现什么情况呢?带动大量的海外资本回流美国,冲入IT业,导致美国IT业的蓬勃兴起。这就是九十年代中期互联网公司兴起的背景。九十年代上半期苏东解体,西方正在经济金融化的扩张之中,西方货币去洗劫了一遍苏东国家。接着是美国把原来的战争的技术投入转化为民用开发,就产生一个所谓的新技术产业,IT业。

          但是,海外资本往美国一回流就出大问题了。什么问题呢?东亚金融风暴怎么发生的?亚洲正在工业化过程中,工业化就是一个资本增密的过程。突然资本从亚洲流向美国了,亚洲就出现金融危机了。西方人说是因为你制度低劣管得不好,或者是因为你这个国家政治不好。没有研究是资本流向发生了变化,东亚资本大规模回流美国。如果你们有谁做认真的经济研究,应该去查查九十年代的资本流动。

           当年我在美国,就有我的朋友说:你这个搞经济研究的,告诉我们怎么在美国做股市?什么时候涨?什么时候跌?什么时候我们得跑,什么时候进入?我说:你们就看外国资本对美国的流向,海外资本是回流美国呢?还是流出美国?只要流出,你赶快跑。肯定要扑空啦!若流入,你就跟进,因为这就要做多啦。道理就这么简单。亦即,观察资本流向就能基本把握股市起落。

           我认为,大量资本回流美国就出现了东亚金融危机。不过,美国也因为资本流入过多导致IT泡沫。IT为主的新经济泡沫2001年崩溃。造成大量囤积在美国的资本开始流出,正好中国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爆发的时候,朱镕基采取了当年罗斯福的那套作法,我说是朱镕基版的“罗斯福新政”,也就是中国版的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在1933年救了美国经济。1998年朱镕基版的“罗斯福新政”,也靠大规模向基本建设投资救了中国经济。正是中国大规模向基本建设投资,形成好的基础的时候,IT泡沫崩溃了。美国过剩的资本流向中国,中国陡然就变成了外商直接投资FDI第一的国家。

           过去美国是第一FDI,进入新世纪之初,中国变成了第一。于是,中国进入外国资本投资拉动的增长。同期是央行大规模对冲增发人民币。因为,我们这个国家实行外汇管制,每进来一块美元中国人民银行对冲增发大约七块钱人民币。大量外资流入中国,国内也在大量产生金融增量。对不对?

           所以,两大资本,一个是外国资本,一个是国内资本,两大资本的共同作用把21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经济推高到年均增长9.6,全世界最高。这难道是搭了全球化的便车吗?得了全球化的好处吗?要我看,是得了IT泡沫崩溃的好处。泡沫破了流出来的是过剩的金融资本,也造成中国金融资本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大规模地在国内扩张,接着美国进入了2007年代次贷危机,2008年金融海啸,那美国进一步用QE,量化宽松政策,奥巴马的四万亿美元救市,意味着进一步大规模增发货币。增发的货币60%流出去,因为美国没有实体经济。所以,才有现在的一定要让美国再伟大,怎么伟大呢?重新发展实体经济。

          虽然说中国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乃至第二个十年的头两年有过高增长,是外资流入和中国国内对冲增发这两大资本的共同作用。但是,没有任何事情是只有收益没有代价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相等的,收益和成本是对应的。当外资大量流入与内资扩张共同造成中国高增长第一个阶段之后,就出现严重问题了。希望大家理解,收益与代价是对应的。

          当世界从双寡头构建的恐怖平衡转向美国的单级霸权条件下的金融资本扩张的时候,大家要注意,金融资本扩张是一定得从实体经济产生收益的,否则无法维持。实体经济在哪儿?恰恰在发展中国家。但像中国这样,因金融市场不对外开放而发生我们自己的金融资本大规模扩张。所以现在很短的时间,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还没有过完,刚刚过半,中国就已经变成了世界金融资本数量上的第一大国。不仅是产业资本第一大国。

           你们知道中国的工业主产品产量,不论是钢材、水泥、玻璃等都已经是世界第一了,按照PPP法测算2012年中国工业GDP相当于美国的两倍,相当于其它八个工业化国家的总和。但这个发展,大国向金融资本,产业资本的迅速扩张,会给这个世界带来和平吗?不,带来的恰恰是这个世界的不安全。

          首先,应该看到的是严重的不安全,世界上所有的产业扩张,一定是要原材料。世界上原材料富集的地区,都是恐怖事件大量发生。如果看恐怖事件造成的死亡人数,也是这些资源富集地区,发生恐怖事件造成死亡人数最多。而中国这块土地周边都是恐怖事件高发地区,中国相对安全。外面是这么乱的世界。这是冲突死亡人数的图。中国这么个人口大国,冲突死亡人数相对来讲在世界上算是很少的。

           所以有些朋友比较多批评,我说还是要看实际,要看到客观上我们还是比较安全的地方。那么中国当前问题在哪儿:私人负债大幅上升。我们在债务国中,相对债务比重也在不断上升。如果看中国的主要经济指标,在这几年是不断下降的。我们强调不能脱实向虚,实际上工业GDP是在不断下降。也就是说在中国达到一定的工业化高峰之后开始出现了生产过剩危机的长期化。所以现在讲供给侧改革  

          在城市,因为生产过剩得去产能;生产过剩造成库存积压,所以得去库存。很少有人会想到,中国早在九七年东亚金融危机之后就已经发生生产过剩的危机。这些年来,解决生产过剩的办法就是国家投资,向西部,向东北,向中部。做倾斜性的投资,短期不能回收的这些建设投资最后都表现为债务。也就是说,实际上并不能因为投资就能够缓解问题,很可能是把短痛变成长痛。并且,因为大规模投资于城市化,就造成严重污染。我们应该客观地看这些情况。

     这是污染地图,越是发达地区,污染越严重。这是农业排放所造成的抗生素污染,几乎全部都是在东部。如果我们以“瑷珲——腾冲线”来看到话,这条线是“瑷珲——腾冲线”,百分之七十的资本集中在东部,百分之七十的污染集中在东部,也就是说按照过去的工业化生产方式,我们的代价是巨大的。

    2.jpg

          现在对人们来说,影响最大的是“癌症”,最高发的癌症是肺癌。为什么?就是空气污染非常厉害。为什么在这一带?注意,这是沿长江工业带,过了长江以北,就没有山脉阻隔了。中国地理是“西高东低”,三级台阶分布,那内蒙古高原的边缘是燕山山脉,黄土高原的边缘是太行山山脉。南方工业带污染叠加城市群污染,随着气候变暖,暖湿气流向上推,推到江淮平原和华北平原,遇到燕山山脉和太行山脉的阻隔,停在这儿,和这一带上升的污染做“二次污染”,“混合(污染)”,就导致了整个大华北变成了中国污染最严重的地方。

           一段时间以来,很多人在北京找不着我,我已经不在北京待着了,因为不太愿意跟大家一起分享污染。我现在只有极少数的时间回来,除非绝对必要,一般情况不回来了。我们叫做“躲霾”一族。开始逃离北上广,去找那些相对污染轻一点的地方。好把剩下的三十年放在污染轻一点的地方度过。这些城市污染是一个巨大的代价,农业污染更为严重。

          我们都应该知道有个规律,美国29-33年大危机爆发后,工业生产过剩,过剩生产能力转向农业,接着就在三十年代的中后期发生农业过剩。老一点的人可能看过一个黑白纪录片,那里边有当时农业生产过剩倒掉小麦、倒掉牛奶的一些记录。中国也有大量的蔬菜烂在地里,果子不摘了等等。其实也是因为98年中国出现工业生产过剩后推进农业产业化,把过剩的工业能力转向农业。在短短的几年之后,2005年就已经出现中国的农产品总量过剩。我们从2005年到2016年,现在才承认叫结构性的过剩。实际上已经晚了十年了,十年前就该调,继续坚持的结果就是现在的过剩非常严重。

           这里有些基本数字,年出栏生猪7亿头、羊5.7亿只、牛1.5亿头,还有一百一十多亿的鸡鸭鹅。意味着我们每个中国人,不论是老人、孩子,也不论什么民族,吃不吃,都是人均半头猪、十只鸡鸭鹅。假设你一家有老少三代五口人,户均就得是五倍,五十多只。吃的了吗?然后我们还养着全世界百分之七十的淡水产品,生产着全球百分之六十七的蔬菜……

           刚才有个村里的村干部,说我们现在搞什么卖得都难。是,农业全面过剩了嘛!可是很多地方干部还在说老话、调结构,招商引资,农业对外开放,引进资本来,比如说引进“高盛来养猪。你的猪已经严重过剩,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肉猪出栏量在中国,世界最大规模的淡水产品在中国,世界最大规模的蔬菜基地在中国。大家以为粮食不过剩,对不起,现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粮食十二连增,我们库存的稻谷够一年的消费总量,但因为生产成本高农民不愿意种啊!就得补贴,补贴的结果是国内粮价大大高于周边国家。越南的米,泰国的米现在大规模走私进入中国,因为比国内便宜太多了。我们库存的是高价米,卖不出去,市场上流通的是走私进来的低价米。憋住了国家的库存!那现在就得想办法消化库存,财政就要拿大量的补贴,就这稻米一项的库存十年消耗不完。谁说粮食不够?

           再进一步看,可能有人注意中央电视台经常播的公益广告“只要我们不浪费,现在生产的粮食还够多养活2.4亿人!”什么意思?现在十三点七亿人,未来人口最高峰15.4亿人。也就是说现在不再增产粮食,以现有产量,只要不浪费,都比将来增长的人口多,将来还有1.7亿的人口增长空间吗?你现在只要不浪费,节约的粮食够养活2.4亿人口,那就意味现在你粮食生产的产量相对于未来人口峰值已经过剩。为什么还有饥饿?制度不合理!最简单的解释,谁都说是制度惹得祸,贫富差别,等等。这个我们有专门做研究的课题,今天不在这里解释,告诉大家实际上农业造成严重污染,但是收获呢?是严重过剩。一方面是过剩,一方面是污染。里外造成两头亏着,何必呢?

           所以今年的一号文件,开始强调农业的供给侧改革,什么意思呢?就是要绿色生产方式。不过,当中国刚刚强调绿色生产方式的时候,世界已经强调环境责任。如果一个大型企业,无论是家乐福、沃尔玛等等这些大型的连锁超市,如果他的供应商不能满足国际组织所规定的环境要求,如果是在做破坏环境的生产,那这些连锁超市拒绝要你的产品。他必须承诺责任,为了承诺责任,甚至给上市公司监管的机构,比如纽交所,港交所——将来很可能变成我们的沪交所、深交所,这些交易所对上市公司说,你能不能在股票市场上赚钱取决于你能不能满足对于环境、对于资源,对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等这些方面的要求。这就是我刚才第一句话告诉大家“世界正在变”。如果我们还是在过去的老路上蹒跚学步,不仅跟不上,恐怕也没有优势了。建议大家跟得上形势,多学习才能够保持创新优势,拿创新来跟人家竞争。

           这个道理很容易理解。生产过剩造成污染,同时还造成严重的食品不安全。也就是说食品安全与浪费问题同步恶化。从我们加快农业产业化以来,所有的这些事件,全部都是发生在21世纪,上个世纪还没有。有人说,这跟农业产业化没关系。为什么不发生在没搞产业化之前?当然,这个相关性是否成立?我没有做深入研究,不敢判断。但总之,这些是二十一世纪不断发生的事件。

          当我们提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时候,至少大家都应该知道些基本常识——世界农业本身差异性很大,是不可能互相照搬经验的。 因为,大规模农业主要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大农场农业,只在殖民地条件下才有。殖民者不承认原住民的土地权利,外来的白人政权只承认白人殖民者才有土地权利。把从本地原住民那里夺来的土地分掉,或低价卖。并且,美国是一个印第安人的头皮,割下来,换三十五美元,而一英亩土地只有十几美分。所以杀一个印第安人可以换多少英亩土地。这是鼓励白人殖民者向美洲大陆的西部开拓,因为西部是印第安人聚居的地区。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发生冲突。因此美国人在成立正规军之后的头两年,主要的战役是消灭印第安人。现在美国的原住民在哪儿呢?在亚利桑那保留地的戈壁沙漠里。尽管这些人认为这是我们的国家,但他们已经完全没有话语权了。他们还剩下五十二万人。

           那有一句话要问大家,你们是什么人?答案是:你们都是原住民。中国或者说亚洲这块土地上是原住民为主。有些海外组织的朋友听这话很怪怪,表示不理解。对不起,我们当然不是殖民者。不是如西方大规模进行海外扩张的过程中把原住民砍掉,变成外来殖民者形成的国家,中国是几千年的文明古国。中国人都是这块土地上的原住民。由此我们说亚洲是世界上唯一的原住民大陆。欧洲虽然是原住民,但也是殖民者宗主国。大量向海外输出人口。举个例子,爱尔兰,国内只有五百万人,海外的爱尔兰人五千万,十倍于本土的爱尔兰人。你们看的“泰坦尼克号”只看爱情故事,我们这些做研究的人看到是直到20世纪仍然在大规模移民,用大船向海外移出人口,主要是穷人。所以你们看到闹恋爱故事的小伙子,他就属于酒馆里赌博赢了两张船票,跟他的小伙伴一起上那个船。他们属于底舱的穷人。上面的那些是旧贵族和海外暴发户,那个反面角色暴发户和旧贵族之间没有爱情的婚姻。那暴发户为什么要娶旧贵族呢?因为暴发户没文化,可以叫土豪,与今天很多暴发户没有文化叫土豪是一样的。那怎么有文化?怎么取得社会承认?怎么有地位呢?娶旧贵族。跟旧贵族家结合就有头衔了,就变成爵士啦!这一套,香港也搞,对吧?给土豪发一个什么绅士或爵士就妥啦!。

           但是在我们这个国家,属于革命国家,有一百年的暴力革命将旧贵族全部消灭掉了。所以今天我们的土豪呢,没办法与旧贵族结婚啦!所以土豪还是土豪。这个是玩笑啊!不能这么说人家。人家觉得现在也去穿个燕尾服,喝个鸡尾酒,跳个交谊舞之类地模仿着,总有些沐猴而冠,不像。不管怎么说吧!没有机会了。不过,欧洲旧贵族对土豪的改造过程也是漫长的,终于改造出来一批显得还有些品味的非土豪。我们现在还有点难度。

           总之,这个世界的农业因为西方对海外的殖民化而变成三大类。一是大农场只在殖民地才有;二是小农场主要在欧洲宗主国;三是小农村社制主要在原住民没有被消灭的亚洲。

           欧洲因为小农场没有竞争力,所以变成了市民农业,百分之六十的农场是市民在经营。因市民阶层带去的是绿色主义的理念,而使得整个欧洲整个农业都是“高价格”,这就必须要有社会壁垒挡住所有的其它国家的竞争。中国向欧洲输送农产品很困难。为啥呢?欧洲人说,我这儿的农产品消费是包含有社会道德的,你们产业化养猪,把猪都放在一块,猪不快活,猪的幸福指数不高,所以你们的猪我不要。你们养鸡,把鸡圈得那么密,不讲鸡道,这也不要。所有你们的这些生产都不行。因为都没有符合欧洲的社会标准。所以客观上就造成欧洲的农产品贸易把社会壁垒当作阻遏海外对欧洲出口的手段。当然还有其它的压力,欧洲的政治家们要和绿党结合才能多些选票,绿党政治当然就是这一套社会、环境、资源标准等等。这些逐渐在世界上成为新的趋势,这个趋势在欧洲九十年代就开始,当然在日本甚至八十年代就开始了。

           第三类就是我们这种亚洲的原住民的小农村社制经济的代表。小农村社制经济本来是亚洲维持着几千年可持续的一种类型。完全用经济学来分析亚洲原住民的小农户生产方式是不对的。因为小农户叫“三生”,即生活、生态与生产。农户经济可以叫“三生农业”。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模式。我们现在的很多人学了点经济学,以为可以用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来分析中国的小农经济,甚至通过政策体系强迫它从“三生”变成“一生”。把生态、生存全部剥离,变成一个纯生产单位。说小农经济就是市场经济主体,这当然符合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家舒尔茨的理论,但却不符合亚洲原住民的“三生农业”的实际。

           由此,我们说世界农业三大类,没有哪一种可以互相照搬。我们现在的问题主要是三大资本都过剩,客观上导致农业危机,也导致环境危机。为什么呢?因为农民是世界上最大的弱势群体。只要资本过剩,代价是一定向弱势群体转嫁的。这不用我说,有谁看过沃勒斯坦的理论?他提出的世界系统论本身就带有成本转嫁的概念。我们只不过是将这个东西强调了。我们说,世界范围内制度成本是层级向下转嫁的。农民是全世界最大的弱势群体。所以农民得到的被转嫁的成本最大。当农民也承受不了的时候,就转向环境、资源。也就导致生态环境的危机。今天很多国际组织单纯去强调生态环保。对不起,尽管高度正确,但却没法落地。真想落地,就得想办法怎么把农民组织起来,提高他的交易地位,才能减少与农民达成契约关系的制度成本。也才能使资源环境得到保护。真正意义的保护是有人的保护。而不是把人赶走,纯粹搞一个自然保护区,让自然界自生自灭。那是机械的生态环境保护论。而积极一点的呢,要强调社区农业与资源环境,强调有人生存其中的资源环境,人与自然界和平共处、有机整合,才有真正的环保。

    3.jpg

           讲完这一部分,就知道其实不可能用主流的意识形态来解决这些问题。主流意识形态讲土地私有化才能形成规模,就有竞争力啦!但这是一个完全不了解世界农业三大类基本常识的说法。我们看印度,这是一个土地完全私有化的国家。无地农民占印度的34%,因此无地农民中的贫困人口去参加农民革命。这棵树上挂着的是毛泽东的画像,印度的这些极贫的人在少数革命战士的带动之下参加游击队,最终形成这样的有规模的正规军。这就是印度的农民革命。这两张图上表示的是武装斗争。下一个则是印度农村中的群众反抗,往往都很容易变成激进的武装斗争。这是我在印度的农村冲突地区做调查研究的照片,旁边这位是警察所长,后面这位是游击队长,中间这是我。他们在白天和平共处,晚上警察所关门,游击队长管事。白天晚上不是一个世界。我们把这个道理讲清楚,就是希望大家注意主流的很多宣传,是因为不了解世界农业分为三大类的基本常识。按照美国教科书的理论往往得出很简单的说法。这些说法,并不一定能够落实。

          我们看到有人讲,只要城市化,消灭农民,消灭农村,问题就解决啦。这个图是城市化高达82%的巴西,还有城市化高达90%的委内瑞拉。都是大规模贫民窟,大量地发生社会群体事件。什么道理?这些国家为什么搞不了工业化,中国有大资本投资委内瑞拉,帮他们搞工业化,搞不成是什么原因?是因为我们的工业化其实是农民劳动力去搞的,很少有人知道中国的工业化是农民搞的,对不起!农民劳动力的扩大再生产的成本被土地承担,因此沿海企业雇农民工,支付的只是农民当时的简单再生产成本。劳动力扩大再生产是什么?结婚生孩子、养老、接受教育等等这些开支都在老家。现在的留守的“38、61、99”部队,都是沿海拒绝支付农民劳工的扩大再生产成本造成的一个农村社会结构。如果不把这种生产方式改变,只去扶住留守儿童呐,留守妇女呐,留守老人呐,仍然是治标。但这也因此造成中国工业具有竞争力,其它发展中国家因为农村土地被兼并,被大农场、跨国公司来控制,大量的农民流离失所,进入城市,拖家带口进入贫民窟。你要想雇佣一个劳动力,就得解决这一家人的生计,那就意味着全部扩大再生产都必须由企业足额支付。在全球竞争压力下当然就付不起。

    4.jpg

          所以,所谓中国的工业竞争力,本来源于农村的小农经济,而我们反过来要消灭小农经济,加快城市化。只要加快城市化,就没有工业化。不信就试试。发展中国家没有哪个是在城市化高达百分之七八十以上这个水平上实现工业化的。我们很多主流政策的误区,以为只要加速城市化,就能够实现农村所谓的农业进步。错了,我们的工业化恰恰是靠农村中的小农经济实现的。

          那我们接着看,欧洲的这个所谓城镇化,欧洲也是原住民啊,但大量往外输送人口啦。欧洲城镇化与城市化是不一样的,它是在城乡融合的过程中产生了多功能的现代农业。因此,欧洲没有多少大城市,比如像德国只有四个人口一百万以上的大城市,最大的大概四百万人,其它的三个大城市一百万人左右。我们是人口四百万以上的大城市有三十多个,人口在数千万的像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重庆这些,我们大概得有六个。而德国大部分人口在小城镇。这是意大利的景观农业,不搞大规模产业化,作物就是插着花的分散种植,为了保持四季都有景。这是老式的谷仓改造成的农家乐。这是德国的一个传统小镇,石块铺的街道,绝对不许拓宽,不许拆建,维持中世纪的风貌。这是一个歪倒的房子,老房子必须要修旧如旧,这些房子里的住宿是最贵的,因为它是中世纪的。欧洲很多四星级的酒店,根本不是我们这样的玻璃幕墙,瓷砖贴面,它是一种老的石头片的圈门,木板墙,木刻楞的房子。像这种,我站在这儿呢,是让你们看这种四星级酒店。四星表示什么呢?表示有传统,有历史,有文化,有景观,不是靠豪华外装修。从酒店外景可以看到一片非常美的自然风貌。所以这个四星级是历史、文化、传统、加景观这四颗星,而不是房间有多豪华。


    5.jpg

         二、中国21世纪的生态文明战略

          

          因为以上的问题,和国外的经验教训,我们在21世纪开始进入生态文明,这是一个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大家可能不太注意,其实是在2003年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放弃单纯追求GDP的不科学发展观。但是直到十几年之后,今年年初中央才明令不再将GDP作为对地方政府考核的指标。虽然2003年就提出放弃单纯GDP ,但又过了十四年才明确放弃GDP考核,只要还是以GDP排名,那各级地方政府一定会追求高增长,不可能转向可持续,现在终于整明白啦!

           我们2004年提出和谐社会,同时提出包容性增长,在这之前已经提出可持续发展,到2005年提出“两型经济”,叫作“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2007年提出生态文明,2013年确立为发展战略。

           如果我们看生态文明发展战略,其实是中国自觉调整的一个政策思路,我们是在遭遇两次生产过剩的危机期间,自觉提出了生态文明战略。

           第一次生产过剩,我刚才说了是1998年,接着就连续提出“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包容性增长”等等,这些都是在第一次遭遇生产过剩之后提的,接着2007年提出生态文明发展理念,2008年提出“两型农业”,这时候西方发生华尔街金融海啸,2009年进入全球危机,中国则是在2012年换届。2010-12年是欧债危机,同期发生油价下跌造成资源输出国家的危机。同一年2012年危机终于转到中国,经济开始脱实向虚,接着2013年出现了股市泡沫,2015年房地产泡沫,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中国不仅提出了供给侧改革,而且提出了生态文明要作为发展战略。

           我们是2012年到13年把生态文明不再当作理念而是作为发展战略提出来的,这时候正好是中国进入经济下滑。开始只说这是新常态,接着就承认这叫经济下行期。所以我说,在两次生产过剩的压力之下,中国自觉地做了战略调整。

           西方呢?在1930年代的生产过剩危机之下走向世界大战。二次世界大战本源于生产过剩的大危机。其实中国两次生产过剩都有政策讨论!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爆发,朱镕基遭遇第一次生产过剩危机的时候发生通货紧缩,他一方面用国债投资化解经济下行,另一方面用四千五百万国企职工下岗提高效率。但国企职工下岗会导致内需下降,靠什么来拉动经济增长呢?只能靠大规模投资。所以,那时候外需没有了,内需下降了,只能靠投资拉动增长。

    6.jpg

           从朱镕基开始,投资一直往上走,朱温一共十五年都是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但投资的效率并不是同步增长的,而是有下降的。到2008年华尔街金融海啸爆发,大规模救市投资导致资本的积累率、产出率有个陡然的上涨,但接着习近平他们接班的时候,2012年经济再度大幅度下滑,接着滑到原来的那个底上,滑到这儿。这是朱镕基接手的情况,这是习近平、李克强接手时的情况。GDP是蓝色的曲线,一度被大规模投资拉上去了,接着就跌下来了。到习近平接手的时候,经济确实在相对比较严重的危机状态之下,能撑到今天,应该说领导们尽力了。

          这就是中国的实际情况。1978年以来几乎每次三中全会都遭遇经济危机。因此,实际上我们是经济周期与政治周期同步。每一届新领导都遭遇经济危机,都得通过三中全会提出把经济搞上去,接着又开始下一轮周期了,等交班的时候新接手人遭遇下一轮经济下滑。这应该说是规律。

           邓小平接手的时候,经济就是下滑。怎么造成的呢?毛泽东、华国锋相继对外开放,造成严重负债和赤字。1971年尼克松准备访华,解除对中国的封锁,毛泽东、周恩来共同制定了引进43亿美元西方设备改造中国工业结构的方案,所以,从毛开始大量引进造成国内财政赤字。所以1974年才把邓小平请回来让他作为经济能人做宏观调控。宏观调控搞紧缩得罪了各个方面就又下来了,所以邓小平的第二次起落是1974年危机的结果。1976年华国锋接手,和陈云、李先念一起制定的叫“八二方案”,引进82亿美元的西方设备改造中国工业结构,与毛的办法是一样的。毛华相继引进一百多亿,都导致财政严重赤字,邓小平接手的时候就是赤字危机。

          什么叫“改革开放”?每一个所谓“深化改革”的过程,都是客观上应对经济危机的体现。这个道理希望大家理解,我可能讲得不对,和我们现在的宣传是不一致的。建议你们按照文件作为标准,不要按我说的去解释。我说的仅仅是个人的解释。说错的地方各位批评。我百分之百接受。

          21世纪战略调整与两次生产过剩有关。此前,尽管二十世纪一百年我们追求工业化,走到了世纪之交的时候,连续遭遇了工业化时代的生产过剩大危机,所以得调整。2009年到现在,每一年都有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发展战略的新政策体系。最近这两年,特别是2015年提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2016年提出绿色生产方式,同时强调农业供给侧改革。希望大家理解。并不是不想按照西方模式搞,而是因为没有复制殖民化的条件,所以人口超大规模,这是2008年春节广州站前的状况,农民工被雪灾挡在广州站。这是三十年代,当年农民遭灾只能逃荒,没有工业,现在有了沿海工业。这些人才被叫劳动力流动打工。

         7.jpg

          总之,作为一个原住民大国,我们几乎没有能力按照西方的模式追求发展。没有殖民化使得无数主张全盘西化的知识分子竞折腰,很难按照西方的制度搞中国的改革,那些想法落实起来难上难。我们试图按照大城市模式推进城市化,就造成严重的污染。能够起作用的恰恰是反弹琵琶的生态文明。

          注意,中国大规模向农村投资最初是2002年中央强调“三农问题”重中之重,于是财政支农资金有所增加。接着就不断上台阶。2005年中央强调新农村建设,并且把缓解“三农困境”的责任交给中央负责,于是乎就开始大规模增加了投资。2005年到现在大约已经有了十万亿的投资投向农村。这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客观上就打下了今天我们要谈的“返乡有种”的基础。返乡如今成为一个话题了。为什么能返乡?现在哪个村不是“五通进村”,公路、宽带、自来水、电、甚至是液化气、煤气!再加上最近这两年搞农田水利平整,算是“五通一平”进村。我们搞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的时候,叫“三通一平”,沿海这些开放城市就得到了发展机会。现在把“五通一平”,十万亿投资投到农村,意味着所有的创业者都得到搭便车的机会!因为前期的成本不用你支付,这跟我刚才讲比尔盖茨搭便车的道理是一样的。我们今天的新农村创业,出现大量的市民下乡,或者是农民工外出后开始返乡,为什么?是因为农村已经“五通”,意味着可以搭便车。上个月我在福建一个贫困县的贫困乡,乡党委书记组织了十八个创客跟我座谈,其中有一个搞建筑的,村里的老百姓都是瓷砖贴面,钢筋水泥的几层楼。而他找到了一栋老宅子,修旧如旧,结果评了省里面的优秀民宿。另外一个企业拿钱把明清古建筑改造成农家乐,叫书院,结果现在每到周末、五一和十一长假的时候客满,已经小有知名度了。这些创客能够在贫困地区创业,现在大家都说人才流失,其实市民下乡已经成为一个趋势


           三、市民下乡与农业进城—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下的城乡融合

    8.jpg

           各种各样的新气象很可能会随着市民下乡发生。今年的一号文件发出来,开始鼓励市民下乡。武汉市刚刚在4月7号颁布了一个文件鼓励市民下乡,叫作“黄金政策二十条”,真金白银鼓励市民下乡,去与农民结合。市民下乡会得到政府的财政补助。

           除了“返乡有种”之外,将来可以利用的力量越来越多的是市民。我们原来习惯做农民的工作,现在要既会做农民的工作,也会跟市民结合,大家形成一种共识,共同推进“生态农业、环保农村”。就在这个过程之前,政府大量的投入已经导致农村的基本建设得到根本改造。更何况,从2005年开始中央承担了农村基本建设和社会责任。这就意味着今天的农民户口远比市民户口值钱。没有哪个城市是由中央政府承担群众的社保责任和医保责任,都是本市财政承担。但农民现在的社保、医保等等社会性的开支,包括教育、养老等都上收中央财政,这意味着农民得到的国民待遇高于普通市民。中央财政远比地方财政实力雄厚。这一点是现在的农民都普遍不愿放弃农村户口的原因。

          越来越多的农民不愿放弃土地,保持有小额土地资产,将来那是一个长期稳定的收益。市民下乡不可能买地,只能租,地租水涨船高。因此现在农民既不放弃宅基地,也坚决拒绝放弃承包地,更不愿意放弃户口。对他来说,这是空前绝后的机会。在武汉那次下乡看到,村民已经把四种要素作股,不仅资金可以作股,土地、宅基地、劳动力都作股。四种资源要素都作股形成合作社,动辄是几百万资产。因为农村房、地这东西是值钱的。

           于是乎,农村的地产开始被作股活化。所以,你们今天在座的各位回乡的、有种的人,回去做什么?做已经被活化起来的资源性资产的股份化,以此来建立合作社,以相对比较大的股本规模吸纳外部贷款。当我们把土地的“四至界定,三权分离”的政策落实下去的时候,土地和房产的经营权是可以作价、抵押的,也是可以借贷融资的。这些政策文件都已经出台了。所以回乡创业怎么才能够利用现有的政策给定的空间,来搭便车地占有这块制度收益?一定要好好学习今年的一号文件,中央关于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文件,才能跟得上这次21世纪中国的“重大战略调整”,对我们每个返乡创业的人来说,把握政策机会,得到发展的空间。

           如今企业家大佬们纷纷下乡,白领们也纷纷下乡。因为城市不再是他们宜居的地方。那市民与农民互动的最为主要的工具是什么呢?是互联网。武汉有个地方叫“徐家湾”,这地方用什么完成农民加入合作社动员,什么导致四种资源要素入股呢?微信群。这个村的书记在省里一位干部的配合下,用微信群把全村外出打工的人连在一起,先动员他们三百公里以内的回来打扫卫生。因为武汉要推进“美丽乡村”,这里垃圾遍地不行,大家脸上无光,怕被评倒数第几。接着就要改厕。改完厕后,大家微信群里说,旧的生产方式“公司+农户”的形式养鸡养猪,搞得全部臭烘烘不行,还要拆鸡圈,拆猪圈,改造成乡村旅游。这个村有点水面,能一直联通到长江。利用村里的水面结合搞了点农村传统小食品,就变成市民下乡的一个旅游点,离武汉市三十分钟。进一步开展民宿,那就得改造村里的面貌,变成生态农村。所以,利用互联网不仅能够有效地实现产品的销售,还能够实现民众的动员。

           这是现在的社会结构,现在中国的中产阶级约五亿人,是世界最大规模的。农村小资占人口的60%,城市中产阶级占百分之三十。这些人只要结合起来,那就带来巨大的创业空间,我们回乡创业是经济回嵌社会,人类回嵌自然,强调农业生态文明的多样性,而多样性的基础是在地化。

           随着新土改完成“四至界定”,“三权分离”,会带来社会结构的变化。因为市民下乡不同于资本下乡。为什么让返乡者和市民、中产阶级结合呢?因为它不是大资本,不可能通吃,市民跟农民交易可能通过谈判,互相得交易,得形成共建。这部分,市民进行部分资金投入,农民转让经营权,资源性资产通过货币化交易后,构成增值空间,同时带动中小投资人下乡做新村建设。这些知识等到做专题培训的时候,得给大家慢慢讲。

          咱们乡建这么多年干的工作,也不多说啦。其中部分地方有这个市民下乡的工作。现在已经变成一种趋势,早期的市民下乡是从农民的需要出发服务。再进一步,希望农民组织起来,再进一步,发展农民合作社。乡建青年下乡是为农村增添活气,乡村有人才,才能有可持续。

    9.jpg

          这是当年搞的第一组农村生态建筑群对城市的中产阶级有吸引力的原因,是冬天比其它的住宅都要暖和几度,夏天要凉快几度。完全不用空调。假设我们能够再将顶层改造成太阳能,就变成一个可以使得所谓人类的生态足迹大幅度缩短的建筑,将来还变成一个一个体现公平贸易的民宿。这是现在世界上一个新的概念。当然九十年代就已经开始了,在我们这儿还没有接受。公平贸易意味着,只要你能够有效地推进资源环境的可持续,你的价格就应该大大高于市场价格。就像这样的上面再改成太阳能板,就变成一个可以纳入公平贸易的项目。这是当时我们搞的“六位一体”的生态化循环农业的案例。猪圈就在大棚里面,粪尿分离干式厕所是北方地区的生态厕所,沼气池在猪圈下面。然后菜地、果园、鱼池,我们12年前就搞了“六位一体”的生态循环农业,意味着没有一点排放。全部废弃物都回收利用。这就是所谓“两型农业”的典范。当年我们在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搞的。这是所谓的自然养猪法,也是没有排放的农业。所有这些新生事物都应该在你们的回乡创业中纳入进来。这是所谓乡村旅游,我们选择的是“三慢,四洗”。三慢是“慢食、慢村、慢生活”,四洗是“乡村文化洗心;清新空气洗肺;山泉净水洗血;有机食材洗胃”。“三慢,四洗”是休闲体验农业的品牌,也是我们的创意。

    10.jpg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国外案例。突尼斯是个不发达国家,当地的一个小镇离首都有八十公里,成为一个著名的旅游点不外乎是当地人将墙全部刷成白的,门窗全部刷成蓝的,它就被叫作“蓝色小镇”。创立了个题材,带来了大量的游客,特别是欧洲的背包客。

    微信图片_20170602230910.jpg

            这是我们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这些图片,亲子乐园啊,习近平来参观啦,市民的有机农夫市集,这是品尝等等。让农业回归本质,社会生态农业,这是国际化,这是传统文化。这是各种多功能农业的体现。市民参与管理。这是市民农民结合推进安全食品。这是搞的各种青年农场。


    12.jpg


           公平贸易,刚才提到的概念,主要说的是超过一般的商品贸易概念。这是所谓PGS的认证方式。简单说下去,就是说我们得把这个市民下乡和市民能够接受的理念作为市民参与下乡的方式。这是我们现在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一部分同志们搞的这个参与式认证体系的网络,慢慢的大家加入到这个体系中来,我们就能够零成本地推进食品安全。这是我们每年开的CSA大会。对市民的动员也越来越广泛,这个会议的规模越开越大,大家都有积极性。

    13.jpg


         大体上就这些内容,希望大家能够理解,回到你们的工作岗位上加以运用,我就说到这儿,谢谢大家。


    图文编辑:闫利霞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